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水利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水效标识的产品目录(第三批)》及《净水机水效标识实施规则》(以下简称《规则》),将净水机纳入了水效标识管理。相关政策的实施对促进净水行业绿色发展,构建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节水优先,推动技术创新
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饮用水水质,净水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。从2012年开始,中国家用净水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,平均年增长率约22%,净水器已经成为家庭及类似场景适用面越来越广的用水产品。但主流的反渗透净水机和纳滤净水机净水产水率中位值约1:1,仍具有较大节水潜力。
将净水机纳入水效标识管理,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、推动净水产品节水技术创新、实践全民节水行动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发布强制标准和水效标识细则,倒逼行业企业产品质量升级,对净水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首先,节水产品优先。反渗透和纳滤净水机用水效率低是行业普遍现象,水效标识的实施,有助于重新定义净水机市场,促进产业升级:对低用水效率产品,划定了水效限定值红线,淘汰落后产能;对符合强制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,粘贴水效分级标识,推广高水效产品;对节水型产品,推广节水产品认证,鼓励有竞争力产品。其次,综合表征净水机性能。新的水效强制国家标准不仅对净水产水率进行分级,对总净水量也提出了分级要求。要求净水机产品能在兼顾水效的同时,不降低使用寿命,对企业产品创新、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二、促进绿色消费,推动绿色发展
随着净水机节水技术持续发展,社会节水意识不断提高,特别是坐便器、智能坐便器和洗碗机用水产品实施水效标识管理以来,无论是企业宣传、消费者选购还是监管部门市场监管,都对用净水机水效标识管理提出迫切需求。
通过加施水效分级标识,消费者可以直观的获取净水机产品节水性能,为消费者选购高水效产品提供依据,有利于提高消费者节水意识,引导绿色高效节水产品的消费。净水机不仅会产生水资源的浪费,频繁更换滤芯更是对原材料的浪费。水效标识管理制度要求采用新国标对净水机总净水量进行检测,只有总净水量和净水产水率双达标,才能评为更高的水效等级。水效标识制度的实施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,杜绝了原材料的浪费,有利践行了绿色节能的要求。通过对产品水效分级,提升高用水效率产品市场竞争力,推广高效节水产品,不断鼓励企业技术创新,推动生产企业向高水效长寿命净水企业转型,推进供给侧改革,促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。
三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
此前,净水机产品的市场准入仅需取得涉及生活饮用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,涉水批件仅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产品合格与否。随着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》、《“十四五”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》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,净水机作为节水潜力大、适用面广的用水产品,亟需增加节水方面的管理要求。净水机纳入水效标识管理是时代所需。
实施净水机水效标识管理,通过水效标识实施加快淘汰落后的低水效产品,提高准入门槛,有利于提高节水风险防控能力。形成倒逼机制,有效地推动净水机产品性能优化和企业技术转型升级。通过张贴水效标识,有助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,提升高水效产品市场竞争力。不断健全和完善节水制度,进而全面推进节水型净水机的创新发展。